人是人他妈生,妖是妖他妈生,债它娘是谁?

2018-07-18 16:21:43 阅读 评论

最近大家挺幸福,因为有好戏看。《我不是药神》还没冷,又跑出来一个《邪不压正》,质量还是比较给力的。 金融民工最近很爽,除了荧幕上的好看电影,别的精彩大戏也在上演:前者高博梁

 8JH玩投资

最近大家挺幸福,因为有好戏看。《我不是药神》还没冷,又跑出来一个《邪不压正》,质量还是比较给力的。
 
金融民工最近很爽,除了荧幕上的好看电影,别的精彩大戏也在上演:前者高博梁红为民营实体经济请命喊冤,立马郭主席杨主任冲出来喊话将监管进行到底;如今央行徐忠怒怼懒财政,随后青尺反驳尼玛啥才算积极。
 
172643uqpwh3zohztit02h.jpg
 
天柱君看到这里,就会心的笑了:斗而不破是我们近代的一项优良传统,大小争论尽量关门会议解决,漏到外面反而让别人看了笑话。争论代表着冲突,公开争论则代表着下场打斗,中国叫嚷改革几十年了,一直以缓打快,从外到里,目前分割包抄逐步蚕食,已经进入绝对的深水区。改革大军包围着利益堡垒,谁是利益守城者,谁是改革进取派,一目了然,党中央国务院最后选择了谁,谁在历史上就是对的。
 
其实人民银行和财政部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,之前国库经理代理之争,人民银行拿下经理权,财政部沦为国家出纳;后者中债登成立闹纠纷,反而是银监会拿下人事管理权,哈士奇咬金毛狗,骨头让中华田园犬叼走了。中央汇金公司成立伊始,就和人民银行关系密切,后期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,购买了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,而特别国债发行的对象确是汇金公司控股的各大银行,这和目前商业银行流行的二级资本债互持有点类似,甚至和AB的搞法类似。
 
此次人民银行质疑财政部门空手套白狼,的确有嫌疑,不过财政部特别国债纳入国债余额管理,每年定期付息,本身却也是国家债务的一种体现,增加了国债债务率是事实。此次发布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》,财政部门高举饱受期待的财税改革大旗,动了人民银行奶酪,割下了一大块肉,也难怪人民银行会喊疼。
 
财政部门最近急吼吼扩权要改革,惹大家不开心。天柱君前几天在个人微信上开玩笑说,应该把发改委和财政部合并,然后叫”发财部”。什么地方政府债务几十万亿,什么养老金未来三十年累计几百万亿亏空,统统通过“发财”解决,机器一响,黄金万两,统统都不是事,最近好像这个发财的观点有点火。
 
其实天柱君今天不想聊这个,两个部门的纠葛有什么好聊的,每人打两棍子完了。天柱君今天想聊聊多个部门的恩怨情仇,比如:债券,你到底是谁的孩子。
中国的债券市场,出生以来就命运坎坷,后爹后娘众多。
 
 企业债经过上世纪80-90年代的乱象,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《企业债券管理条例》,规定中央企业发行企业债券,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计划委员会审批;地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,由中国人民银行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、计划单列市分行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。
记账式国债1994年开始发行,一直以来发行管理权牢牢的掌握在财政部手里。2006年初,国债发行开始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办法,不再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,基本解决了“发长不发短”的窘境。2015年3月12日,财政部印发《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》,地方债自发自还工作逐步推开。
 
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颁布了《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》,上市公司发债拉开了序幕,2015年1月15日,借国家整顿地方政府债务之时机,携中证登打压企业债之余威,证监会及时发布《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》,想一举摘掉“股监会”的帽子,扩大债券市场话语权,让非上市公司溜进来,却引进了一堆地产商。
 
2007年9月3日,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成立,暨财政部有国债协会、证监会有证券业协会、银监会有银行业协会之后,人民银行终于生下了自己的大儿子。交易商协会也不负人望,成立之后南征北战,东讨西伐,推出一系列创新品种,什么MTN,CP,SCP,PPN,ABN,花样翻新,层出不穷,很快占据银行间市场半壁江山。
 
 2013年12月7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《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》,自2013年12月9日起施行,同业存单正式走进历史舞台,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共同监管,银监会也跳了出来。
 
下图为2018-7月债券市场余额各类品种规模占比,谁强谁弱,一目了然。
 
也许有人说,几个部门各管各的,有啥呀,关你屁事。可天柱君想说,债券市场九龙治水,其实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。
 
首先是交易场所阻隔问题。
 
忽略柜台交易场所不算,有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两个,当时已经有了交易所市场,为什么要成立银行间债券市场啊?有人说是降低交易成本,有人说批发市场就该新设报价驱动批发成交,天柱君觉得交易成本是降了,不过报价驱动不是什么理由,另起炉灶自己干好像是更好的说法。如今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远远超过交易所市场,于是又有人问,都实行合格投资者制度了,散户都打成鸡毛了,为什么还要在交易所发债啊,不知道不同市场分割弊端很大吗,还非得跨市场发债搞转托管勾引大家套利?还有一个问题,债券市场报价驱动一定优于指令驱动吗,天柱君怎么感觉猫腻都是报价驱动驱出来的?
 
随之带来的是估值与评级问题。
 
现在的估值主要有两个,中债估值和中证估值。天柱君说句实话,打天柱君从业以来,好像没有仔细看过中证估值是什么情况,2016年末以来,交易所债券按最近成交价或中证估值进行估价,简直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,高估几十块的都有。
天柱君之前写担保债系列报告时,发现城投债中债估值隐含评级在AA-处特别拥挤,区分度不行,于是兴冲冲的给中债估值方面提议,能不能模仿AA级别搞AA(2)城投债的做法,搞一个AA-(2)城投债隐含评级,被告之:监管部门说城投债你分那么多干嘛,天柱君掩面而归!
 
再次是抢地盘问题。
 
证监会作为中国证券监管管理的法定机构,监管证券行业,债券很明显属于证券,而它确实际管辖不到多少,搞的像个“股监会”。为摆脱“股监会”的帽子,证监会咬牙下定决心养大亲儿子公司债,于是将非上市公司也拉入发债名单,2014年底还授意中证登偷袭了企业债一票,打了市场一个措手不及,而且在质押入库操作上搞“公司债优于企业债”,试图扩大地盘,直到2017年4月才结束这种情况。从现在回头看,此等动作其实带来了不小的信用风险隐患,非上市公司跑来了一堆房地产企业。
最后是基础设施机构重复建设问题。
 
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很好玩,债券市场的交易前台有三个:上交所、深交所、外汇交易中心,俩在交易所,一个在银行间;而债券市场的后台托管机构也有三个:中证登、中债登、上清所,这时却俩在银行间,一个在交易所。
你是在逗天柱君吗,你前后台重复建设,对称也行啊,为什么是歪的啊。据说国外是普遍是一个后台,多个前台。
 
最近民企违约的比较多,看目前这架势,天天嚷嚷要打破刚兑,后期违约可能会越来越频繁,很多人很担心,天天在天柱君耳边抱怨:我的债又违约了,我只想问问,债它娘到底是谁啊,我想找她说道说道,别你家孩子划了我的车,我连事主都不知道!
 
你认为债它娘是谁?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 玩投资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